今年的12月初舉行了大學本科的畢業典禮,2018年快要結束了,趁機來總結一下。由入學前選擇修讀歷史那刻,就已經計劃好畢業花束裡一定要有米英——這兩位對我人生的影響太大了,不但因而結識了很多同好和幾位心之友,人生很多重要的時刻和珍貴的經歷都要感謝米英。雖然本科已畢業,但米英這坑,大概這一生也畢業不了。

以米英廚力作為學習的推動力之一,如願以償,最後一年重獲院長榮譽名單,順利一級榮譽畢業。作為本科生涯的總結,在此希望紀錄一下這四年來的米英足跡。

(在微博編輯了一個更多圖片的文章www 在這裡:https://www.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323048135261312#_0

Year 1

 

  • 修讀The early modern world,以宏觀角度初步理解了大航海時代和革命四起前的國際格局。

  • 作為歷史系系會的出版秘書撰寫會訊的專題文章,夾帶私貨地選了二戰戰時海報為主題,首選的素材當然是米英兩國的Uncle Sam (I want you for U.S. Army)和Keep calm and carry on。

 

Year 2

 

  • 修讀Foundations of American Studies, I: The origins of the nation,初次接觸美國研究中不同的文化象徵,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清教徒、五月花號和山巔之城的歷史和文化暗示,頗影響自己往後寫米英處理這些象徵時的想法,特別是寫《Going to a Town》和《City upon a hill》。

  • 在Culture and translation的課程偶遇一篇有關1812年戰爭旅遊景點的英譯中課業,做得津津有味XD


Year 3

 

  • 米廚快樂的學習時光——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1900和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00。印象最深刻是某一節課播的紀錄片,講述二戰期間英美在北非的會面和合作,抄筆記時我一直全身興奮得在抖。最後結合摩洛哥的旅遊經歷,成為了《As time goes by》的寫作素材。

  • 與大學一位很敬重的教授(是位很風趣的人,上他的課很享受XD)相遇,修讀Early modern Atlantic worlds, c.1500-1800,寫了一篇以18世紀茶葉貿易探討英美關係轉變的論文,對往後寫《Boston》也有點幫助。原本在教授推薦下打算到美國國父之一Thomas Jefferson的故居博物館Monticello實習,但最終為了擔任劇團的舞台監督而放棄了機會。

 

Year 3 Summer

 

  • 耶魯大學的暑期交流,竟然有American Revolution的課程可選,當然衝衝衝衝衝——閱讀當年獨戰的報章、軍人信件、商家日記……被歷史檔案弄得滿手塵埃,亦為解讀兩百多年前的筆跡而傷透腦筋。

  • 以此課程為契機讀畢了《Common Sense》——這本當年在自己很喜歡的米英太太(summerbee)某篇作品提過的重要印刷品。

  • 期末論文以Silas Deane為研究對象,發現原來Benjamin Franklin以外交大使的身份赴法為美國爭取外援前,Committees of correspondence已經悄悄派遣了Deane,以商人的身份作煙幕開展戰爭的準備。文中也談及了金三角之間的外交和利益關係,順道告訴了一位法廚朋友當中有趣的細節www

  • 課程中途參觀了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,在教授朋友的講解下欣賞了John Trumbull描繪的獨戰畫作。

  • 在課上被教授推薦了音樂劇Hamilton,可惜一直沒有機會看,是人生Musical to-watch list長期榜首。

  • 交流完結後開展了米英聖地巡禮,去了費城(獨立廳、自由鐘)和波士頓(Boston Tea Party Museum、FreedomTrail),在華盛頓花了一整天遊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,也在紐約與阿米的國民一同看煙花慶祝了他的生日😊


Year 4

米英氣息最重的一年,但同時是自己本科生涯最難捱的一年。由於作死參加了研究生體驗計劃,為自己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挑戰,差不多每天也被死線追趕。同時為了維持一級榮譽畢業的成績,精神壓力很大,但也因而習慣了被書包圍的日子,可以麻木地把一整排參考書掃進行李箱搬回家看,還破了校內圖書館的借閱數量上限……

 

  • Translating writings on art——想不到翻譯藝評文章的課也能夾帶私貨……以Paul Revere描繪波士頓大屠殺的印刷品為研究素材,介紹政治宣傳圖的特點。這張圖之前已用作為《Boston》的封面,當中寫過的不少場景也是受上一個暑期在波士頓的聖地巡禮啟發(特別是Old State House的博物館)。

  • Long translation——另一個主修的長篇翻譯畢業Project,選了一本介紹二十世紀英美關係的參考書目,譯了與二戰有關的部份~謝謝身邊幾位米英好友當時抽空為我校對!

  • Atlantic revolutions, c. 1760-1830——來,獨戰的課程不要停,在那位風趣的教授指導下再讀一遍!期末論文再次挑戰《Common Sense》,以它在美國和英國出版內容的分別,討論這個印刷品在革命期間如何同時反映思想解放和管制。

  •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istory——在一位仁慈的老教授指導下修讀史學。當時與研究生一起上課,每一次參與導修討論後也感覺世界觀被刷新。其中一次有關民族歷史(National History)的匯報在幾個西方國家中選擇了「美國」(米廚的反射性動作,不管當時自己有多忙,也先舉手再說),接觸了幾位著名的美國歷史學家,包括Francis Parkman和美國歷史之父George Bancroft,可以感受到阿米在獨立之後是多受國人期盼。期末論文被教授推薦了題目,選了幾位寫有關Churchill的歷史學家,分析他們對邱吉爾褒眨不一的原因。當中包括官方指派的Martin Gilbert、Robert Rhodes James、David Cannadine、John Charmley……甚至Churchill本人!畢竟他的二戰回憶錄也有描繪自己的形象嘛XD

 

以下這兩個課程對使用歷史第一手資料的要求很高,幸得Department的資助,可以不用擔心旅費,一邊發廚一邊赴英做研究。兩星期的研究,分別到了倫敦的National Archives和劍橋大學的Churchill Archives Center,每天過著「天亮就窩在檔案館看資料,天黑就回住宿的地方(看動畫、打手遊)休息睡覺」的生活。幸好選擇的研究時期為電報已被發明的年代,可以避免再一次閱讀手寫文件的痛苦……(邱吉爾先生美麗的潦草筆跡會令我抓狂)。但鑑於年代久遠,各種政府文件都很脆弱,不時看到被麻繩串著的洞洞旁邊,有因被翻閱而破損的痕跡,所以處理時都要小心翼翼。

 

更開心的是可以在研究之旅結束後找小暮玩,又多參觀了幾間美術館和博物館(例如Imperial War Museum,展示了二戰期間使用的各種軍備),亦去了雨森太太曾描繪的Kew Garden,和五月花號重新啟航之地Plymouth。

 

最後以研究之旅搜集回來的資料,為兩個課程繼續寫寫寫。在History research project的課程中,寫了有關英美雙方在1940至1941期間如何利用「民主」的概念改變美國援助英國的民意。為了勝出這場心理戰,兩國的interventionists都必須努力詮釋英美兩國之間的聯繫有何含意,更要強調兩國同生共死的命運。由於這一份壓死線壓得太過份,最後是在畢業旅行的中途完成的。但因為筆下的內容和論點都太米英了,所以在精神壓力極度繃緊的過程中,也不禁亢奮地大吼了一句:「米英,是自存在起就註定(重音)要在一起的CP!」

 

另外一個課程,History without borders: Special fieldproject,礙於資金所限,每年只挑數位學生參與,讓他們自選題目和形式展開研究。當初入學時有所聽聞,暗自立下目標,希望三年後的自己能成為其中一員,想不到願望真的能實現。最後差不多把整個學術界寫二戰時期Winston Churchill的書都看畢,加上Churchill的二戰回憶錄和演講辭,寫了一篇有關邱吉爾如何在倫敦大轟炸期間提升人民士氣的論文。最難忘的是,當時Semester 2一開始就要交研究日記,由於當時的workload太多,精神狀況也處於快要崩潰的狀態,每天除了吃飯、洗澡和睡覺就是寫寫寫,趕死線寫得額角起了青筋……

 

 

米英在我的本科旅程佔著很重要的位置,若沒有這份熱愛,我一定無法以這個姿態堅持下去。他們這兩個耐人尋味的國家和背後的歷史,還有很多我未深入研究的地方。而且,這些年來都只以歷史的角度出發來理解他們,在國際關係研究或政治方面,也一定有我不熟悉的議題。從旁觀者到創作者,當自己執筆寫下他們之間的故事,當中的無力感、挫折和糾結……也是我難忘的體驗。自己的筆力不足,經常面對詞彙貧乏、畫面感不足、劇情發展欠鋪敘……等問題。無論是歷史知識或創作技巧,未來也希望努力精進。

 

如果首頁有哪位米英同好打算寫相關論文,或者有興趣看看,若不嫌棄,也很歡迎隨時敲我拿原檔(託米英的運,寫米英相關的每篇論文都是A-range,質素方面大概可以放心?雖然與同屆某幾位學霸比,我的論文還是少了點挑戰學術界權威看法的「革新」風格),我也會很樂意為大家推薦參考書目XDDD 現在正修讀法律的碩士學位,可以看/寫同人的時間少了很多,也沒空靜心細閱米英相關歷史的書目。但這份愛不會因而改變。想寫的故事還有很多,現在以參與合本為契機迫自己在忙得要死的行程裡把思緒具現化,也希望儘快找到自己舒適的生活節奏,可以維持創作。

 

到時候,如果還有人在,願意和我一起談談,那就是我的萬幸了。

 

畢業了,微博名字的後綴,也就留著吧。畢竟中文單詞「為了」和「主修」可以沒有時態的限制,無需界定為「現在進行式」或「過去式」。現在即使無法每天追蹤大家的微博,也無法高產寫文,也希望與大家保持聯繫。開了提問箱,無論是各種CP(這幾年的心頭好是米英、涉英、黑花、萬千、喻王……)、生活、人生觀、興趣、寫作、學習、性癖(???)也可以隨便問~我很喜歡和人聊天!請大家盡情來敲敲我這個話嘮的心窗吧!我……其實很怕寂寞的!!!!


提問箱:https://peing.net/zh-TW/yaoloveusuk1923

 

謝謝米英讓我遇上了這麼多美好的人和事!

评论(18)
热度(206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| Powered by LOFTER

這裡是瑤:) 感謝駐足。

CP——

米英 from APH
ヽ([>]ω[∂])☆ノ (言///言)゚。

涉英 from Ensemble Stars ✧

萬千 from Idolish7 ❉

超喜歡跟人聊天!請不要害羞,來一起交流吧(๑•̀ㅂ•́)و✧

微博:
@瑤_為了米英主修西洋史